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teQ] The exFAT support on ubuntu 12.04 system

如果你現在的作業系統是Ubuntu 12.04,而又想要能讀寫exFAT格式的硬盤的話,就只能自行安裝套件囉。
If you are using Ubuntu 12.04, and you still want to read/write exFAT format hard drive, you can install the support package on your own. 

執行命令如下:
Command line as below : 

-----------------------------------------------
### update repo.
$ sudo apt-get update
### install exFAT tools
$ sudo apt-get install exfat-utils
### install exFAT file system
$ sudo apt-get install fuse-exfat
-----------------------------------------------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noT] Economics

NTU_Economics

經濟學 - (Economics)


1. 供需原理



2. 消費者行為分析

重點 :

  • 邊際效用
  • 消費者選擇

2.1 邊際效用

效用(TU)

消費物品所產生之滿足程度。

總效用 = TUx + TUy + TUz + ....

效用恆為正值

邊際效用(MU)

增加一單位消費量時,總效用的變化量。

邊際效用可為負值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邊際效用隨著消費物品數量遞減。 某數量物品之邊際效用跟數量成反比。

商品第X數量之邊際效用 > 商品第X+1數量之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為正時,消費者多多益善。
邊際效用遞減意指消費者喜新厭舊。

邊際效用分析法導出需求線

由 1.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與 2.最適選擇的邊際條件 兩者,可推導出商品價格與消費量成反比。即需求曲線斜率。

需求價格 = 給定數量下,消費者所願意付出的最高價格。
可由需求曲線上找出。

2.2 消費者選擇

  • 限制
  • 消費者剩餘,衡量經濟福利。
  • 偏好
  • 無異曲線分析法導出需求線

2.2.1 選擇的決定

消費者決定選擇的兩大力量:

  • 消費能力

預算限制式(Budget constraint)表示。 消費支出不得超過所得

PxX + PyY + PxZ + .... = I

  • 消費所獲滿足程度

效用(TU)及邊際效用(MU)表示

2.2.2 預算限制

2.2.2.1 預算線

消費者的客觀消費能力。給定所得及價格下,所能購買到的商品組合。

PxX + PyY + PzZ = I

所得增加,預算線向外平移。
任一物品價格上升,預算線則對其向內旋轉。
2.2.2.2 所得效果

正常物品的消費數量隨所得的提高而增加。

劣等物品的消費數量隨所得的提高而漸少。

2.2.3 消費者剩餘 - (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對某商品的願付價款實付價款之間差額的總和

*Consumer Surplus(1)*

消費者剩餘的衡量指出,價格與價值之間沒有必然關聯。
價值的矛盾(水與鑽石的矛盾)

消費者剩餘代表參與市場所能到的交易得利

2.2.4 偏好

理性消費者偏好之公設

  • 可相互比較
  • 前後一致(最重要)
  • 多多益善

偏好是序數性的效用觀念,只要求能排列出偏好順序。消費者的偏好可用數條具有代表性的無異曲線組合來表示。

2.2.4.1 無異曲線

能產生相同滿足程度的所有商品組合點所連接成的曲線

*nonC(1)*

五種特性

  1. 無異曲線具有負斜率。
  2. 任兩無異曲線不會相交。
  3. 無異曲線應凸向原點,又稱邊際替代率(MRS)遞減法則
  4. 右上方無異曲線之效用 大於 同圖左下方無異曲線。
  5. 商品空間中任一點,都必有唯一的無異曲線通過。
2.2.4.2 需求曲線

無異曲線分析法可導出需求線。 價格改變,導致預算線變動,導致無異曲線與預算線的切點移動,導致需求數量改變。即可用價格與數量之相關推出需求線

2.2.5 最適選擇

最適選擇

消費者在給定所得下所能達到最大效用之選擇。 總效用為最大值。

2.2.5.1 總效用最大法

給定所 得下,總效用達到最大值之消費組合。

2.2.5.2 邊際效用法

消費者均衡時,消費者最後一元花各種商品上所得的邊際效用應該相等。

MUx/Px = MUy/Py = MUz/Pz = ....

是為最適選擇的邊際條件。

2.2.5.3 無異曲線法

給定所得及價格下,消費者可達到最大滿足程度的商品組合點。

就是無異曲線預算線切點

*MRS(0)*

MRS(邊際替代率) = Px / Py

邊際替代率 = 相對價格 是為必要邊際條件。

*MRS(1)*



3. 成本與廠商決策

3.1 經濟利潤及利潤最大化

3.1.1 廠商的出現

  1. 廠商能減少交易成本
  2. 廠商能帶來規模報酬經濟

    廠商規模太大時又有管理的困難,於是「最適規模」油然而生。

廠商的組織型態 :

  1. 獨資
  2. 合夥
  3. 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廠商常用的組織型態。

3.1.2 利潤

經濟利潤 = 總收益 - 經濟成本 = 總收益 - (外顯成本 + 隱含成本)

會計利潤 = 總收益 - 外顯成本

假設廠商會在生產技術限制下求取最大的(經濟)利潤。

經濟成本就是外顯成本和隱含成本的總和,並且以市場價格計算而得。
經濟成本也稱作機會(Opportunity cost),也就是該物品在其他可能使用機會中所可得到的最高價值。
經濟學上所談到的利潤,都是指「經濟利潤」。

會計利潤為零時,是企業不能繼續營運的條件之一。

3.2 長期與短期的生產技術

3.2.1 生產函數(Production Function)

生產函數(Production Function)描述對任何給定的要素數量,在技術上所能生產的最高產品數量。

Q = F(L,K)
其中Q是產品數量,L與K是要素數量。(L:勞動力,K:資本設備)

一旦達到生產函數中Q的最大值,就表示技術上已無浪費之嫌。已具有技術的效率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3.2.2 短期生產函數

短期的生產函數是指某期間內至少有一種要素是不能變動的。不變的稱作固定要素(fixed factor),可動稱為可變動要素(variable factor)。

總產量(total product,TP)就是生產函數中的Q,代表在給定的要素數量下所能生產的最高產量。

平均產量(average product,AP)是平均一單位勞動力的產量。(K:資本設備固定)

邊際產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每增加一單位勞動力,總產量所增加的數量。(K:資本設備固定)

短期的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 *TP-AP-MP(1)* *TP-AP-MP(2)*

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之間的關係 :

  1. 當MP大於AP時,AP會上升。
  2. 當MP小於AP時,AP會下降。
  3. 當MP等於AP時,AP會達最大值。

邊際報酬遞減法則(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 當技術與某些生產要素固定時,若只增加可變動要素,遲早會早成邊際產量下降。

生產三階段 *3 state of production(1)*

短期等產量曲線 *Isoquant(1)*

3.2.3 長期生產函數

長期的生產函數是指時間充裕使得所有生產要素都能變動的。

Q = F(L,K)
其中Q是產品數量,L與K是要素數量。(L:勞動力,K:資本設備)

長期的生產技術可以用一組等產量曲線來表示。任一等產量曲線的要素組合都能生產某固定產品數量。(凸向原點曲線)

Q(fixed) = F(L,K)
其中Q是固定產品數量,L與K是要素數量。(L:勞動力,K:資本設備)

長期等產量曲線 *Isoquant(2)*

正面等產量曲線的四項特性 :

  1. 有負斜率。
  2. 不相交。
  3. 凸向原點。
  4. 越右上方,產量值越高。

生產成本 *Production Cost(1)* *Production Cost(2)* *Production Cost(3)*

3.3 長期與短期的成本結構

3.3.1 短期的成本結構

TC        = FC      + VC
短期總成本 = 變動成本 + 固定成本

.

成本函數 :
TC = C( Q; w,r )
給定要素價格下,成本函數描述生產任何給定的產量所必須支付給要素的最低金額。

短期總變動成本曲線 *TVC(1)*

ATC     = AFC         + AVC
平均成本 = 平均固定成本 + 平均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MC)是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時,總成本所增加的部分。

MP與MC,AP與AVC在圖形中互為倒影。

  1. MC > AC時,AC會上升。
  2. MC < AC時,AC會下降。
  3. MC = AC時,AC為最低值。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 *AC-MC(1)*

生產曲線與成本曲線

*C-C(1)*

3.3.2 長期的成本結構

長期總成本曲線(LTC)是短期總成本曲線(STC)的包絡曲線(envelope curve)。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線(SAC)的包絡曲線(envelope curve)。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LMC)與所有短期邊際成本曲線(SMC)相交。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 *LAC-MC(1)* *LAC-MC(2)* *LAC-MC(3)* *LAC-MC(4)*

3.4 規模經濟(economisc of scale)

3.4.1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

固定報酬規模(CRTS) : 長期生產函數具有固定報酬規模(Constant Return To Scale)時,產量增加的比例會等同增加所有要素的比例。

報酬規模遞增(IRTS) : 長期生產函數具有報酬規模遞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時,產量增加的比例會大於增加所有要素的比例。是為規模經濟(economisc of scale)。規模經濟又分為內部規模經濟與外部規模經濟。

報酬規模遞減(DRTS) : 長期生產函數具有報酬規模遞減(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時,產量增加的比例會小於增加所有要素的比例。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sc of scale)。

*CRTS(1)*

ps:a=DRTS,b=CRTS,c=IRTS

所有等產量曲線的組合稱為等產量曲線組,用以代表長期生產技術(所有要素均可變動)。

*isoquants(1)*

等產量曲線的斜率就是邊際技術替代率

邊際技術替代率表示兩種生產要素在固定產量時的相互替代程度。而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種生產要素邊際產量之比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法則是指邊際技術替代率會因勞動量增加而遞減的現象。

3.4.2 成本最低要素組合

等成本線(isocost line) :

包含所有花費同樣金額的要素組合。

C = w.L + r.K

長期中,成本最低的要素組合是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曲線的切點。也就是花費最後一塊錢購買各種要素所能增加的產量都想同時,長期成本達到最低點。

MP(L)/w = MP(L)/r

*成本最低(1)*

*成本最低(2)*



4 產業與市場競爭

四種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 廠商數量 產品性質 進出障礙 基本特性 例子
完全競爭 眾多 同質 自由進出 是價格接受者,長期利潤為零 稻米
壟斷性競爭 眾多 異質 自由進出 對價格有影響,長期利潤為零 紡織業
寡占 少數 同質/異質 有進出障礙 對價格有影響,必須考慮對手策略 汽車業
獨佔 一家 同質 難以進入 完全控制價格 水電

4.1 完全競爭市場

基本條件 :

  1. 眾多消費者與廠商
  2. 生產同質產品
  3. 具有完全訊息
  4. 長期期間所有廠商可以自由進出此產業

滿足以上四條件,個別廠商就是價格接收者,面對水平的需求線(死價格)。而且,長期經濟利潤為零

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市場(2)*

完全競爭市場中,個別廠商的需求線近乎水平。

完全競爭市場的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 *完全競爭市場(3)*

完全競爭市場中,平均收益 == 邊際收益

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利潤 *完全競爭市場(4)*

*完全競爭市場(5)*

(a),斜線面積為正利潤,平均收益大於平均總成本。廠商是獲利的。

(b),斜線面積為零利潤,平均收益等於平均總成本。廠商是無獲利的,經濟利潤為零。這點是SMC與SAC的交點,又稱為收支相抵(平衡)點

(c),斜線面積為負利潤,平均收益小於平均總成本,平均收益仍大於平均變動成本。廠商是虧損的,但仍可繼續生產。因為至少可以cover變動成本及部分固定成本。

(d),斜線面積為負利潤,平均收益小於平均總成本,平均收益等於平均變動成本(AR=AVC)。廠商是虧損的,生產與不生產的臨界點。又稱為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

(e),斜線面積為負利潤,平均收益小於平均總成本,平均收益也小於平均變動成本。廠商是虧損的,不生產比生產要好。

所以,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條件是:MR=SMC
其中,MR=AR=P,在短期均衡時,廠商可獲得最大利潤,利潤可以為零,也可以為負。

短期停業的決定 : 只要虧損小於固定成本,短期內廠商仍應繼續生產。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 平均變動成本以上(AVC)的邊際成本(MC)曲線

*完全競爭市場(6)*


4.2 生產者剩餘(Producer's Surplus)

生產者剩餘(Producer's Surplus) : 生產者實收價款和願意生產時所要求最低價款兩者之間差額的總和。

等於

廠商固定成本與利潤之和

*生產者剩餘(1)*

4.3 廠商規模的調整與長期均衡

個別廠商在長期時可由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來尋找最適產量於資本規模。

個別廠商長期均衡點是在LAC最低點

達長期均衡時,市場價格應為LAC最小值

*長期均衡(1)*

4.4 完全競爭產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長期供給曲線 是把所有需求變動可能產生的長期均衡點都連接起來的曲線,代表產業在長期對需求變動的最適反應。

*長期供給曲線(1)*

產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

  1. 上升 - 成本遞增產業
  2. 水平 - 成本不變產業
  3. 下降 - 成本遞減產業

成本遞增產業 *長期供給曲線(2)*

成本不變產業 *長期供給曲線(3)*

成本遞減產業 *長期供給曲線(4)*

4.5 完全競爭的效率

  1. 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的總和,即社會總剩餘,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會達到最大。
  2. 社會對任一物品的評價P,剛好等於生產的邊際成本MC。在短期均衡點時,生產者達到利潤最大,消費者達到效用最大。
  3. 在長期中,無論是成本遞增或是成本遞減、成本不變,生產者會一直選用平均成本最低點來生產。生產的效率亦達最大
  4. 完全競爭可達到有效率的資源分配,是隻看不見的手。

*完全競爭(1)*

*完全競爭(2)*

4.6 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DWL)

無謂損失 : 社會總體福利的損失,可用來分析政策對社會福利之影響。

*無謂損失(2)*

房租限價(供給減少) - 價格下移至P2線,消費者剩餘=A+B+D面積,生產者剩餘=F面積,C+E的面積=無謂損失。

最低薪資(需求減少) - 價格上移至P1線,消費者剩餘=A面積,生產者剩餘=B+D+F面積,C+E的面積=無謂損失。



5 不完全競爭市場

四種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 廠商數量 產品性質 進出障礙 基本特性 例子
完全競爭 眾多 同質 自由進出 是價格接受者,長期利潤為零 稻米
壟斷性競爭 眾多 異質 自由進出 對價格有影響,長期利潤為零 紡織業
寡占 少數 同質/異質 有進出障礙 對價格有影響,必須考慮對手策略 汽車業
獨佔 一家 同質 難以進入 完全控制價格 水電

5.1 獨佔市場

獨佔的特點 :

  1. 對於特定產品市場裡只有單一供給廠商。
  2. 該產品沒有相近的替代品(no close substitutes)。
  3. 存在著加入產業的障礙,又稱進入障礙(barriers to entry)。

    其中,進入障礙的種類主要有 :

    1. 規模經濟
    2. 專利
    3. 獨家擁有生產要素
    4. 特權

5.1.1 自然獨佔(Natural Monopoly)

自然獨佔(Natural Monopoly) : 指由於地理環境的自然因素,或是因為最適規模的關係,而發生的市場獨占狀況,稱為自然獨占。

例如智利產的硝石或是南洋產的橡膠,係地理環境的自然因素,而為他處所無,故形成獨占現象。再者,某些產業的規模經濟特性明顯,由一家廠商生產便足以供應整個市場所需,且生產成本最低,經營規模最適時,如果有兩家或數家廠商同時供應市場,其成本反而提高,因而在競爭淘汰、合併的趨勢下,最後形成市場獨占的現象,例如電力、瓦斯、水力、鐵路等等。

完全競爭廠商接受市場決定的價格,是價格接受者。
獨佔廠商具有選擇產品價格的能力,是價格決定者也是價格尋求者。

完全競爭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需求曲線(1)*

獨占的需求曲線 *獨占的需求曲線(1)*

獨占廠商的平均收益線與邊際收益線的關係 *平均收益線與邊際收益線(1)*

*平均收益線與邊際收益線(2)*

MR的斜率恰為AR斜率的兩倍
P = a - bQ
TR = P x Q = a - bQ = aQ - bQ^2
MR = dTR/dQ = a -2bQ(是故MR的斜率恰為AR斜率的兩倍)

又
MR = dTR/dQ = d(P x Q)/dQ = PxdQ + dPxQ/dQ
                          = P + (dP x Q/DQ)
                          = P( 1 + dP/P x Q/DQ)
                          = P( 1 - 1/E(d) )

where 需求彈性E(d) = - dQ/dP x P/Q

價格的需求彈性E(d)

E(d) > 1,MR > 1;

E(d) = 1,MR = 0;

E(d) < 1,MR < 0;

獨佔廠商會在需求曲線富有彈性(E(d) > 1)的階段從事生產。 總收益會在E(d) = 1時,達到最大值。

*平均收益線與邊際收益線(3)*

5.1.2 獨佔廠商的定價

獨佔廠商以MR=MC作為產量的決策標準。可能會得到經濟利潤、正常利潤或經濟損失,端視市場的需求及廠商的成本。

完全競爭市場則以**AR=MR=P**

獨佔廠商以MR=MC決定產量Qm,再依需求曲線Em訂定價格Pm。

ACm為該產量的平均成本,利潤=PmQm - ACmQm。

*獨佔廠商最適決策(1)*

*獨佔廠商最適決策(2)*

獨佔廠商使社會產生大量的無謂損失。獨佔廠商佔去了大部分的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3)*

5.1.3 獨佔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短期供給曲線不存在,由於獨佔廠商的短期供給價格與需求數量不是一對一函數。

由於獨佔廠商同時是價格決定者也是數量決定者。

  1. MR的斜率恰為AR斜率的兩倍,且D=AR。
  2. MR=MC交點決定產量Q。
  3. MR = a -2bQ

*獨佔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1)*

(a)同一均衡價格對應兩種均衡產出
(b)同一均衡產出對應兩種均衡價格

5.1.4 獨佔廠商的差別取價

基本條件 :

  1. 獨佔市場廠商不能自由進出。有超額利潤新廠商不能加入,有虧損也不能退出。
  2. 獨佔廠商在長期來說一樣會有經濟利潤、正常利潤或經濟損失。
  3. 但,獨佔廠商可以進行差別取價(price discrimination)。

差別取價 : 同一產品索取不同價格。 可依對象,可依數量進行差別取價

獨佔廠商進行差別取價的條件 : 
1. 生產者面對的是負斜率的需求線,且生產者必須是價格的決定者。
2. 生產者必須能區別出不同市場的消費者,以訂定不同價格。
3. 生產者必須有能力防範消費者的套利(arbitrage)行為。
4. 生產者實施差別訂價後,有能力阻止商品在不同市場間流動。

第一級差別取價
第二級差別取價

價格歧視 price discrimination。差別取價。 價格歧視是指對於不同地區、時間,或對於不同的消費者,銷售商品或營務,但收取不同的費用。

價格歧視可劃分成三個層級: (1)第三級差別定價(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依照消費者性質,區分不同市場,將顧客分群定價。如,地攤與專櫃。 (2)第二級差別定價:按照消費者購買數量的大小所取不同的價格。 (1)第一級差別定價,又稱完全差別定價(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價格隨著每個消費者願意付出的最高價格而定價。

企業成功實施價格歧視的必備條件為:在不同市場中,至少對其中一個市場有獨佔力量、不同市場的需求彈性不同、市場間不會發生產品回流或轉售。

5.1.5 獨佔廠商的管制

政府管制獨佔廠商的方式 :

  1. 邊際成本定價法

    P=AR=MC決定供給量及價格 : 社會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沒有無謂損失,社會褔利達到大,但可能造成獨佔廠商經濟損失。

  2. 平均成本定價法

    P=AR=AC決定供給量及價格 : 保證獨佔廠商可以賺得正常利潤又不會有虧損虞。是最受政府接受的定價方式。

*獨佔廠商的管制(1)*

reference

5.1.6 巴瑞圖(Pareto Optimality)

巴瑞圖最優也稱為巴瑞圖效率(Pareto Efficiency)、巴瑞圖最佳配置,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並且在經濟學, 工程學和社會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巴瑞圖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巴瑞圖改進或巴瑞圖最優化。巴瑞圖最優的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巴瑞圖改進的餘地;換句話說,巴瑞圖改進是達到巴瑞圖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巴瑞圖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巴瑞圖最優回答的是效率問題。從社會福利角度出發,用效率來評價總體經濟運行有其合理性,因為如果資源配置未達到巴瑞圖最優,那麼,總有一些人能改善境況而沒有人會受損,也就是說,社會福利總量肯定能上升,那麼通過一種恰當的分配或補償措施,能使所有人的境況都有所改善。[1]

註意的是:我們可以判斷一種狀態是不是巴瑞圖最優,但我們卻不能將兩種巴瑞圖最優進行比較。換言之,如果兩個都是最優,那麼,哪一個更優?經濟學沒有辦法判定。也就是說,如果要判定哪一個更優,需要加入經濟學之外的東西——價值觀。

5.2 壟斷性市場

四種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 廠商數量 產品性質 進出障礙 基本特性 例子
完全競爭 眾多 同質 自由進出 是價格接受者,長期利潤為零 稻米
壟斷性競爭 眾多 異質 自由進出 對價格有影響,長期利潤為零 紡織業
寡占 少數 同質/異質 有進出障礙 對價格有影響,必須考慮對手策略 汽車業
獨佔 一家 同質 難以進入 完全控制價格 水電

5.2.1 壟斷性廠商的行為

特徵 :  1. 壟斷性市場有許多參與者,廠商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 2. 產品彼此有異質性。

產品異質 : 
消費者可以感受到個別廠商商品的獨佔性。競爭廠商所生產的商品有些許的差異,但差異程度不大。
5.2.1.1 壟斷性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
  1. 短期間,個別廠商生產異質產品,享有局部的獨佔力
  2. 短期間,面對的是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以MR=MC作為產量的決策標準。

*壟斷性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1)*

(左)壟斷性競爭廠商短期有超額利潤 (中)壟斷性競爭廠商短期有正常利潤 (右)壟斷性競爭廠商短期有經濟損失

5.2.1.2 壟斷性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
  1. 長期而言,個別壟斷性競爭只有正常利潤
  2. 長期而言,以MR=MC作為產量的決策標準。此時更動為MR=LMC作為產量的決策標準。MR=LMC所決定的產量並非位於長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的地方,有產能過剩(excess capacity)的現象。
  3. 長期而言,個別壟斷性競爭在無效率下生產。

    LAC最低的地方是在LAC與LMC交點。

*壟斷性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1)*

5.2.1.3 壟斷性競爭廠商的非價格競爭策略

壟斷性競爭廠商常用的非價格競爭策略 :

  1. 廣告
  2. 品質
  3. 服務
  4. 額外利益

    非價格競爭策略 : 價格折扣以外的兢爭活動。非價格競爭行動均可以對消費者帶來額外的效用,進而轉換為金錢支出的減少。

5.2 寡占(oligopoly)市場

其特色在於

  1. 廠商數目少,少到彼此的決策會互相影響。如果市場中僅有兩家廠商,稱為雙占(duopoly)。

  2. 寡占(oligopoly)市場廠商生產產品可能同質也可能異質。

  3. 廠商很難自由進出市場。寡占(oligopoly)市場廠商少,容易抵制排擠新廠商,且生產規模較大,所以退出的沉沒成本亦高。

5.2.1 寡占廠商的兢爭行為

個別廠商提高產量,擴大自己的市占率。

個別廠商以降價擴大自己的市占率,逼迫其他廠商不得不跟進。

5.2.2 寡占廠商的兢爭模型

庫諾模型(Cournot model)

假設在雙占市場中的『兩個』廠商生產『同質』產品,面臨同一條需求曲線。廠商在決定自己的產量時均天真的(naive)認為對手不會改變生產數量,而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產品的市場價格則依據兩個廠商的聯合產量而決定。

庫諾模型又稱庫諾雙寡頭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雙寡頭模型(Duopoly model),庫諾模型是早期的寡頭模型。 庫諾模型假定一種產品市場只有兩個賣者,並且相互間沒有任何勾結行為,但相互間都知道對方將怎樣行動,從而各自怎樣確定最優的產量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庫諾模型又稱為雙頭壟斷理論。

以上雙頭古諾模型的結論可以推廣。令寡頭廠商的數量為m,則可以得到一般的結論如下:

1. 每個寡頭廠商的均衡產量=市場總容量/(m+1)
2. 行業的均衡總產量=市場總容量·m/(m+1)

古諾模型的缺陷是假定了廠商以競爭對手不改變產量為條件。 

伯川模型(Bertrand model)

假設在雙占市場中的『兩個』廠商生產『同質』產品,面臨同一條需求曲線。先進入市場的第一個廠商根據其產能及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訂定價格。第二個廠商只需將價格訂的略低,期待囊括整個市場。兩個廠商因此進行價格競爭直到雙方利潤為零。

史塔貝克模型(?????? model)

雙占市場中狡猾的(sophisticated)廠商知道另一個天真的(naive)廠商會依照庫諾模型的假設來從事生產,因而以天真的(naiva)廠商的產量為已知納入本身產出決策中,再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決定自己的產量。

5.2.3 寡占廠商的勾結行為

寡占廠商為避免同業競爭,常會相互勾結(collusion)謀求共同利益。

常見的勾結行為 : 卡特爾(Cartel)組織
OPEC-石油輸出國加組織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reference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noT]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NTU_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管理概論 - (Fundamentals of Managment)


1. 導論

1.1 定義

管理

  • 和一群人共同工作
  • 藉由協調人
  • 完成工作
  • 以達成組織目標

組織的層級 : 基層員工、第一線管理者、中階管理者、以及高階管理者°

管理的定義

透過他人以成事(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people)
  • 協調他人之業務
  • 完成工作
  • 追求效率(Efficiency)
  • 追求效能(Effectiveness)
  • 一種過程與程序

效率(Efficiency)

  1. Input vs Output
  2. 著重方法
  3. Do the thing right

效能(Effectiveness)

  1. Goal achievement
  2. 著重結果
  3. Do the right thing

1.2 任務

四大管理功能與程序

  1. 規劃
  2. 組織
  3. 領導
  4. 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

  • 經理人理論上該做什麼?
  • 經理人實際上在做什麼?
  • 精心規劃的策略 不等於 實際採行的策略

三大角色

  1. 人際角色

頭臉人物、領導者、聯絡者

  1. 資訊角色

監控者、傳播者、發言者

  1. 決策角色

創業家、困擾處理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

管理者的能力

  1. 技術能力
  2. 人際關係能力
  3. 概念化能力

*管理者的能力比例(1)*

*管理者的能力比例(2)*

由系統觀點看管理者的任務

由權變/情境觀點看管理者的任務

One Best Way to Management No one best way to mangement

權變因素
1. 組織大小
2. 技術的經常性
3. 環境的不確定性
4. 個人差異



2. 管理理論演進史

Adam Smith - Wealth of Nations(國富論) 1776年出版

迴紋針的實驗
  • 專業分工(Division of Labor)
  • 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人力、大量生產]

二次大戰後,人文科學興起。

影響管理的學術領域

  1. 經濟學
  2. 社會學
  3. 政治學
  4. 數量科學
  5. 心理學
  6. 人類學

管理學派

  1. 科學管理
  2. 行政管理
  3. 管理科學(計量科學)
  4. 組織行為與人際關係

2.1 科學管理

泰勒(Taylor, 1856-1915)

美國賓州伯利恆鋼鐵廠的工程師

工業革命與摩登時代

泰勒的四大管理原則

  1. 每個工作細節都有科學方法,以取代人工經驗法則。
  2. 管理者應該用科學的方法,來篩選、訓練、教育、及發展員工。
  3. 管理者應與工人合作,確定工人按照科學方法完成工作。
  4. 管理者應該負擔整體工作的成敗。

季伯萊茲夫婦

  • 使用照片研究身體與四肢的動作。
  • 顯微計時器。
  • 動素(Therblig)。
  • 人體工學。
  • 標準作業程序(SOP)。
  • 生活上的實踐者。

2.2 行政管理

亨利·費堯(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國實業家

建立一般管理原則,提升企業整體效率。稱作Gener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費堯的十四點管理原則

  1. 勞動分工原則(Division of Work) → 組織橫向的分工。

  2. 權力與責任原則(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ies) → 有權力的人相對也要負起責任,否則有權無責會造成組織亂象。

  3. 紀律原則(Discipline) → 組織縱向的層級明確。

  4. 統一指揮原則(Unity of Command) → 一個部屬只能有一個主管。

  5. 統一領導原則(Unity of Direction) → 個人與組織的目標應一致。

  6. 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的原則(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 to the General Interest) → 這。

  7. 獎酬公平原則 → 個人的付出要與收入成正比。

  8. 集中化原則 →

  9. 指揮鏈原則 → 這高層到基層有一條明確而不中斷的指揮鏈。

  10. 秩序原則 → 管。

  11. 公平正義原則 → 組織內應充滿著正義的氣氛。 Ex. 主管提攜下屬,老鳥不欺負菜鳥

  12. 人事安定原則 → 組

  13. 主動員則

  14. 團隊精神原則 → 主

官僚體制(Bureaucracy) : 最理想的組織型式

馬克斯·韋伯

人在社會中尋求一種明確定位的安定感

  1. 注重分工
  2. 工作導向
  3. 不講私人關係
  4. 層級明確
  5. 正式遴選
  6. 詳細規範

2.3 管理科學(計量科學)

  • 二次大戰軍事技術的商業應用
  • 利用數量方法改進管理決策
  • 作業研究
  • 統計應用
  • 最適化模型
  • 電腦模擬
  • 線性規劃
  • 要徑法 - 排程效率

2.4 組織行為與人際關係

梅育(Elton Mayo)霍桑實驗(Hawthorne Studies) 麥克里哥(McGregor) 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級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d

  • 社會規範影響個人工作行為與效率的關鍵因素
  • 工作的目的不完全是經濟考量
  • 溫情主義
  • 重視小團體、非正式組織的影響
全面倫理管理
Total Ethic Management

3. 規劃

*管理四步驟(2)*

3.1 決策

決策:規劃工作的本質

決策八步驟

  1. 確認問題
  2. 確認決策標準
  3. 決定標準的權重
  4. 發展方案
  5. 分析方案
  6. 選擇方案
  7. 執行方案
  8. 評估

決策:

  • 完全理性決策
  • 有限理性決策

3.1.1 完全理性決策

最佳解

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

  • 清楚知道自己的效用函數
  • 追求自己本身效用的最大化
  • 同樣情況會做相同決策

所以,理性的決策者

  1. 客觀與合乎邏輯
  2. 清楚界定問題
  3. 有清楚而特定的目標
  4. 以最能達成目標的方案為依歸
  5. 以組織的經濟利益為出發點

理性決策的特徵:

  1. 有簡單且定義清楚的目標待完成
  2. 問題清楚且明白
  3. 利潤極大化原則
  4. 沒有時間限制,沒有成本限制
  5. 有清楚的效用偏好
  6. 效用偏好是穩定的
  7. 所有替代方案與結果都是已知的

3.1.2 有限理性決策

賽門(Herbert Simon):有限理性 個人處理資訊能力有限、資源有限。 => 簡化決策過程

舉例: 1. 滿意解而非最佳解 2. 承諾升高 3. 直覺

簡化決策過程的因素 : 。

  1. 缺乏充分資訊
  2. 無法準確決定權重
  3. 無法得知所有可能方案
  4. 滿意解>最佳解

3.1.3 決策情境

Decision-Making Condifiton

  1. Certainty (現實中極少數)
  2. Risk (現實中少數)
  3. Uncertainty (現實中多數)
3.1.3.1 確定情況下的決策
  1. 知道所有方案
  2. 所有方案的結果都可預測
  3. 過於理想
3.1.3.2 風險情況下的決策
  1. 知道可能方案
  2. 可預估方案可能成本與效益
  3. 預期收益(每個可能結果的報酬)
  4. 發生機率
3.1.3.3 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
  1. 樂觀準則(Maximax)
  2. 悲觀準則(Maximin)
  3. 機率平均準則
  4. 後悔準則(Minimax) 後悔矩陣

3.2 策略管理

3.2.1 策略管理流程

*策略管理(1)*

經營使命定義的越寬廣越好

使命宣言的構成要素??


內外部策略分析(SWOT) *策略管理(3)*

3.2.2 外部環境分析

Porter的五力分析找出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

*策略管理(2)*

五力: 1. 來自現有競爭者的威脅(Intensity of competitive rivalry) 2. 來自潛在進入者的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 3. 來自替代品的威脅(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or services) 4. 來自消費者(下游)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customers) 5. 來自供應商(上游)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總體環境的影響: 1. political and legal environment. 2. demographic environment. 3. social environment. 4.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5.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3.2.3 內部環境分析

找出優勢與劣勢

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

  1. 耐久性
  2. 不可轉移性(不可模仿性)
  3. 不可透視性(不可模仿性)
  4. 不可複製性(不可模仿性)

3.2.4 SWOT分析

  1. 確認當前的戰略是什麼?
  2. 確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波特五力或者PEST)
  3. 根據企業資源組合情況,確認企業的關鍵能力和關鍵限制。

*SWOT(1)*

*SWOT(2)*

3.2.5 組織策略的層次

3.2.5.1 公司層級策略
決定公司的經營疆界
  1. 決定公司何種產業
  2. 決定組織未來方向
  3. 決定事業體未來的角色

總體策略的SWOT分析:

*SWOT(3)*

  • SO策略:成長策略
  • ST策略:穩定策略
  • WO策略:穩定策略
  • WT策略:縮減策略

    SO策略:成長策略

    • 直接擴充
    • 垂直整合
    • 水平整合
    • 多角化

BCG矩陣:

*BCG(1)*

相對市場佔有率高 相對市場佔有率低
市場成長率高 明星 問題?
市場成長率低 金牛 落水狗
3.2.5.2 事業層級策略
又稱競爭策略

波特的競爭策略:

  1. 成本領導策略
  2. 差異化策略
  3. 集中化策略

第一種戰略就是最大努力降低,通過低成本降低商品價格,維持競爭優勢。要做到成本領先,就必須在管理方面對成本嚴格控制,儘可能將降低費用的指標落實在人頭上,處於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可以獲得高於產業平均水平的利潤。在與競爭對手進行競爭時,由於你的成本低,,對手已沒有利潤可圖時,你還可以獲得利潤。你就主動,你就是勝利者。

第二種戰略是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別具一格,或功能多,或款式新,或更加美觀。如果別具一格戰略可以實現,它就成為在行業中贏得超常收益的可行戰略,因為它能建立起對付五種競爭作用力的防禦地位,利用客戶對品牌的忠誠而處於競爭優勢。

最後一種戰略是主攻某個特定的客戶群、某產品系列的一個細分區段或某一個地區市場。其前提是:公司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戰略對象服務,從而超過在更廣闊範圍內競爭對手,可知該戰略具有贏得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收益的潛力。

*波特的競爭策略(1)*

4. 組織

4.1 組織設計六要素

  1. 專業分工
  2. 部門劃分
  3. 指揮鏈
  4. 控制幅度
  5. 正式化程度
  6. 授權程度

4.1.1 專業分工

缺點:

  1. 人力不經濟
  2. 降低員工滿意度

補救:

  1. 輪調(Job Rotation)
  2. 擴大化(Job Enlargement):工作範圍的水平擴充
  3. 豐富化(Job enrichment):工作範圍的垂直擴充

4.1.2 部門劃分

分類:

  • 功能別(function)
  • 產品別(product)
  • 區域別(region)
  • 程序別(process):產品或客戶的流動方向
  • 客戶別(customer)

4.1.3 指揮鏈

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與員工授權的需要,變不重要。

4.1.4 控制/管轄幅度

控制幅度廣,組織扁平,效率高。 控制幅度窄,組織多層,效率低。

4.1.5 授權程度

  • 中央集權
  • 地方分權

4.1.6 正式化程度

  • 組織內標準化的程度
  • SOP(Stna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 詳細的工作說明書
  • 清楚定義工作程序

4.2 相對的組職型態

機械式組織

組織大,成本領導策略,大量生產,穩定環境。

有機式組織

組織小,差異化及創新策略,單位及程序生產,環境不確定性高。

Woodward在技術、結構與效能的發現 *組職型態(1)*

4.3 組職設計的權變因素

  • 規模大小:影響遞減
  • 策略:組織結構要能有助策略目標的達成
  • 技術:單位生產、大量生產、程序生產
  • 環境不確定性

Woodward在技術、結構與效能的發現 *技術結構效能(1)*

4.4 常見的組職設計

  • 矩陣式組織
  • 學習型組織

    違反費堯十四管理原則中的"指揮統一原則"

4.4.1 矩陣式組織

  • 從不同功能部門中調集專家組成專案團隊,並由一位專案經理領導。
  • 在傳統水平功能部門上加入垂直構面

4.4.2 學習型組織

  • 組織精神,而非組織設計。
  • 慣性和慣例導致失敗,需發展不斷適應的能力。
  • 強調知識管理
  • 所有員工皆為積極角色

                                Share
    

    Knowledge = (People + Information)

Senge提出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核心要素─「五項修練」,其主要內涵如下:

  1.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學習能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自己;能夠不斷實現內心深處最想要實現的願望。由於個人不斷精進,以及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整個組織的成長與發展。若缺乏自我超越的修練,將陷入壓力─反應式的結構困境。

  2. 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心智模式是思考事務之根本方法,提供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心智模式常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必須以開放的態度,體認認知方面的缺失,時時反觀自省,宣照自己內心的世界,透視內心的感受。績效突破最大的機會,在於心智模式層次的學習。

  3. 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培養成員對團隊的長期承諾。它是一種建構共同的願望、理想、願景或目標的能力。組織中有了共同願景,成員才會積極投入,爲共同目標而努力。而有價值的願景,須包括三部分:

(1)必須有特別鼓舞力量,視組織想追求的獨特之長程成就。

(2)要能激發靈感,在變革中把組織往前及往上拉引。

(3)必須使成員全力以赴,能指導成員每日都知道如何邁向成功。

  1. 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不是個人。團隊學習的途徑是對話(dialogue),亦即所有成員立於對等地位,攤出心中的假設,進而一起思考。在那過程,允許反省與建設性的回饋,讓思想充分而自由的交流,並找出有礙溝通的因素。

  2.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以一種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它是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做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結,從將問題看做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轉變為看到自己的行動如何造成問題而不再怪罪。

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促使人們不斷發現自己如何造成目前的處境,以及如何能夠加以改變的地方。

所謂的第五項修練,就是植基於「不可分割的整體性」所做的系統思考。

4.5 組織變革

4.5.1 外部動力

  • Economic changes
  • Marketplace
  • Labor markets
  • Lows & regulationa
  • Technology

4.5.2 內部動力

  • Corporate strategy
  • The workforce
  • Technology abd Equipment
  • Employee attitudes

4.5.3 變革過程觀點

4.5.3.1 靜水行船

the Calm Water Metaphor

  1. 解凍 (Unfreezing)
  2. 改革 (Changing)
  3. 再凍 (Refreezing)

組織變革的例子 EX:TQM (Total Quilty Management) + continuous change + fixing and improving + mostly what is + from the bottom up

4.5.3.2 急流泛舟

the Whilte-Water Rapids Metaphor

  1. Lack of Stability
  2. Lack of Predictability
  3. Virtual of Chaos
  4. Constant Change

組織變革的例子 EX:Reengineering + Radical Change + Redesigning + mostl what can be + from the top down

4.6 改革與壓力

  • Opportunities
  • Demands
  • Constraints

A型人格 嚴以律己 嚴以待人

B型人格 寬以律己 寬以待人

5. 領導

5.1 組織行為的基礎

可見的

  1. 策略
  2. 目標
  3. 政策與程序
  4. 結構
  5. 科技
  6. 正式職權
  7. 指揮鏈

不可見的

  1. 態度
  2. 認知
  3. 團體規範
  4. 非正式互動
  5. 人際與群劑衝突

認知與性格

5.2 認知 (Perception)

  • 選擇性的認知 (selective perceptoin)
  • 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 月暈效果 (halo effect)
  • 對比效果 (contrast effect)

5.3 性格 (Personality)

人格特質是某些獨特心理特徵的組合

5.3.1 人格特質

MBTI量表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特質
社會互動 (Social Interaction) 外向型 (Extrovert) 內向型 (Inrovert)
收集資料喜好 (Preference for Gathering Data) 理性 (Sensing) 直覺 (iNtuitive)
做決策的偏好 (Preference for Decision Making) 感覺型 (Feeling) 思考型 (Thinking)
做決策的方式 (Style of Making Decision) 認知型 (Perceptive) 判斷型 (Judgmental)
The Best leader personality => **ESTJ**

5.3.2 由人格特質預測行為

  1. Locus of Control
  2. Machiavellianism
  3. Risk Taking
5.3.2.1 內外控性格 (Locus of Control)
  • 內控型(命運自己主宰)

    1. 積極主動
    2. 工作滿意度高
    3. 工作場合投入
    4. 健康習慣較佳
  • 外控型(命運上帝主宰)

    1. 樂於遵照指示辦事
    2. 工作滿意度低
    3. 工作場合疏離
    4. 健康習慣較不佳
5.3.2.2 馬基維利主義/權術主義 (Machiavellianism)
十六世紀的君王論
  • 行事獨斷,務實,與他人保持感情距離。認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 不易被說服,說服別人

下列情境績效極佳

  1. 與人面對面接觸
  2. 規定與限制少,允許自由發揮
  3. 投入感情無濟於事

研究統計表示

  1. 平均25
  2. 男性較女性具權術傾向
  3. 年長比年輕人低
5.3.2.3 風險偏好 ()
以期望值劃分
  • 風險追求規避 (Risk taking)
  • 風險規避 (Risk aversion)
  • 風險中立

5.4 激勵

基本程序 :

  1. 未滿足的需求
  2. 緊張
  3. 驅使力
  4. 採取行動
  5. 滿足需求
  6. 緊張降低

    激勵的內容理論

    1. 未滿足的需求
    2. 緊張

    激勵的程序理論

    1. 採取行動
    2. 滿足需求

5.4.1 激勵的內容理論

5.4.1.1

Herzberg - Two factor Theory

激勵因子

  • 內在因子
  • 工作滿足與工作激勵有關

保健因子

  • 外在因子
  • 與工作不滿有關
  • 不會激勵,只會減少抱怨

*Two factor Theory(1)*

5.4.1.2

Maslow

  1. 生理
  2. 安全
  3. 隸屬感
  4. 自尊
  5. 自我實現

*Maslow Theory(1)*

5.4.1.3

McClelland三需求理論

  • 成就需求 (nAch)
  • 權力需求 (nPoe)
  • 歸屬需求 (nAff)

*mcclelland three needs theory(1)*

最適管理者

權力需求 > 成就需求 > 歸屬需求

好的管理者注重幫助他人完成目標

5.4.2 激勵的程序理論

5.4.2.1

Adams的公平理論

  • 產出vs投入
  • 與參考者比較
  • 參考者:他人,系統,自己

    報償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公平

面對不公平的反應:

  1. 改變自己
  2. 誘導別人
  3. 扭曲自己或他人
  4. 改變參考者
  5. 離職
5.4.2.2

Vroom的期望理論

*Vroom(1)*

*Vroom(2)*

四個節點:

  • 努力
  • 績效
  • 獎賞
  • 目標

三的連結:

  1. 努力與績效的連結
  2. 績效與獎賞的連結
  3. 吸引程度

1. 強調薪酬與醬賞
2. 組織獎賞必須與個人需求一致
3. 沒有準則
最完整與最廣泛接受的員工激勵理論

5.5 領導

  • 領導者:可影響他人
  • 管理者:有管理職權

*Mgr vs Lead(2)*

有三種理論:

  1. 特質理論
  2. 行為理論
  3. 權變理論

5.5.1 領導的特質理論

用特質來區分領導者與非領導者 是不可能的事

*triats of leader(2)*

  1. intelligence
  2. industriousnes
  3. ourgoing personality
  4. aggressiveness
  5. understanding
  6. strong verbel skills

    忽略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互動與情境因素

5.5.2 領導的行為理論

找出最佳行為

5.5.2.1

university of Iowa

  • 專制型態
  • 民主型態
  • 放任型態

    民主型態的成員滿意度最高

5.5.2.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領導行為的兩個構面

1. 員工導向(強調人際關係)
接受成員間的差異
與高生產力有關

2. 生產導向(強調工作技能)
任務完成與否
與低生產力與低工作滿意度有關
5.5.2.3

Managerial Grid (管理方格)

  • 對員工的關心(Concern for People)
  • 對生產的關心(Concert for Production)

五種領導風格

*Managerial Grid(1)*

*Managerial Grid(2)*

5.5.3 領導的權變理論

有效的領導是依據情境而來

三要素:

  • 領導者
  • 被領導者
  • 情境因素
5.5.3.1 Fiedler的情境領導
假設領導風格不變

領導風格有分

  • 關係導向(LPC高)
  • 任務導向(LPC低)

    LPC問卷 - Least Preferred Cowprkers

領導的情境因素有三

  • 領導者-被領導者關係 - 信心、信任、敬重
  • 任務結構 - 正式化、程序化的程度
  • 職位權力 - 強、弱

八種領導風格情境:

*Fiedler theory(1)*

  • 任務導向的領導者,在非常有利跟非常不利的情境下有較佳的表現。
  • 關係導向的領導者,在適中的情境下有較佳的表現。

改善領導效能:

  1. 換領導者
  2. 改變情境

    領導風格不變的假設不符實際

5.5.3.2 Hersey-Blanchand的生命週期

注重成熟度:有能力也有意願去完成一件任務的程度

  • 能力
  • 意願
  • 能力低意願低(R1) => 告知型
  • 能力低意願高(R2) => 推銷型
  • 能力高意願低(R3) => 參與型
  • 能力高意願高(R4) => 授權型

*Hersey-Blanchand(1)*

5.5.4 當代前衛的領導方法

魅力型領導

  • 說明願景,願冒險
  • 對環境限制與部屬需求敏感
  • 反傳統
  • 高績效高滿意度
  • 可經由學習達成

女性領導優點

  • 激勵他人
  • 高品質溝通
  • 傾聽想法

6. 控制

*管理四步驟(1)*

  • 設定標準
  • 進行衡量
  • 比較標準
  • 採取行動

6.1 控制的程序

假設「標準」已存在
「標準」已在「規劃」程序中設置
  1. 衡量實際績效
  2. 與標準比較
  3. 採取管理行動

6.1.1 衡量實際績效

6.1.1.1 如何衡量(HOW)
  • 觀察員工
  • 統計報表
  • 口頭報告
  • 書面報告

MBWA: Managment By Walking Around

6.1.1.2 衡量什麼(WHAT)

WHAT > HOW

三種常見的控制指標

  • 市場控制 - Market control, Financial control, Outcome control (利潤中心制度)
  • 官僚體制控制 - Behavior control, Process control
  • 派閥控制 - Clan control, Cultural control Socialization control

市場控制 -

以外部市場機制來建立控制系統的標準(Market Control)。 以客觀財務指標為主(Financial Control)。 重視結果大於過程(Outcome Control)。 利潤中心制。 適用於產品或服務很具體而清楚的部門單位。

官僚體制控制 -

強調組織的層級與權威(Hierarchical Control)。 依靠行政規定、條例、程序及政策等行事。 非常倚賴作業的標準化、定義清楚的工作說明書、預算等管理機制。 以客觀行為準則為主(Behavior Control)。 重視過程大於結果(Process Control)。

派閥控制(Clan Control) -

強調企業文化(Cultural Control)與組織的社會化過程(Socialization Control)。

如何決定What to Measure??

Task Programmability Low Task Programmability High
Outcome Measurability High Outcome control Both??
Outcome Measurability Low Clan control Behavior control

6.1.2 比較實際績效與目標

差異程度(實際表現與標準) vs 可接受變異範圍

6.2 當代控制的相關議題

平衡計分卡

四個角度衡量貢獻度: + 財務 + 顧客 + 內部程序 + 人力/創新/成長資產

平衡計分卡會反映出組織的策略。

最佳實務與標竿管理

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Tom Peters What the best performers do are the best practice.

管理標竿:是從競爭或非競爭者中,找出可以使公司達到優越績效的最佳做法。(向其他企業學習)

Steps: 1. 將最佳實務與策略及目標連結 2. 找出組織內的最佳實務 3. 發展最佳實務的獎酬系統 4. 將最佳實務傳播於組織之間 5. 建立最佳實務的知識分享系統 6. 持續培養最佳實務

7 當代管理議題

  • 知識經濟時代
  • 全球化
  • 跨國界跨文化管理
  • 企業倫理與公司治理

7.1 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工作 + 自己定義工作步驟與任務 + 任務定義決定工作品質

知識管理

             S
K = ( I + P )

勞力工作者的工作基礎在經驗 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基礎在學習

爭取知識工作與社會地位的先決條件就是接受正式而有系統的教育訓練。

7.2 全球化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you decide to globalize or not, because sooner or later, the world will come to you.
  1. 科技讓世界產生一個新的商業現實,造就一個超大規模的全球性市場。
  2. 標準化產品出現在全世界。
  3. 全球性公司能超越區域及國家的表面差異而追求經濟規模。在全球各地以同樣銷售方法銷售同一產品。打敗區域小公司及老式跨國企業。
  4. 全球五分之四預計都將是可從事全球性競爭的。

迷思?!

  • 全球化導致大公司勝利?!?!
  • 全球化是零合遊戲?!?!
  • 全球化表示地理不再重要?!?!

國家競爭優勢之鑽石模型

*國家競爭優勢之鑽石模型(1)*

全球化管理的六個原則

7.3 跨國界跨文化管理

Stereo type

7.4 企業倫理與公司治理

倫理資本主義(Ethical capitalism)

  • 全面品質管理
  • 全面倫理管理




reference